清新的空气、洁净的水源、安全的土壤、宁静的社区——这些不仅是宜居环境的要素,更是人民健康的基石。2025年8月,国家疾控局联合生态环境部、住建部等16个部门共同印发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[1],这一方案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一、明确目标,环境与健康的双重守护
到2030年,方案要实现两个关键目标:
1.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:从源头到龙头,保障每一滴水的安全。以后大家喝的水会越来越安全、干净。
2.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%及以上:让更多人掌握保护环境、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。也就是说,更多的人将懂得如何保护环境来维护自身健康。
同时还倡导全民践行四大健康行为:生活垃圾分类、防治室内空气污染、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应急演练、提高自身健康防护能力。
二、六大行动,构建全方位健康环境
1.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。倡导“衣食住行用”全方位绿色实践:节约水电、绿色出行、参与“光盘行动”、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,并做好个人碳足迹管理。国家将每3年开展一次全国居民生态环境健康素养监测,帮助公众掌握环境风险防范知识与技能。
2.健康居家环境促进行动。推行“三减三健”(减盐、减油、减糖,健康口腔、健康体重、健康骨骼)生活方式,减少电子屏幕依赖。倡导简约绿色装修,推广防滑适老设施和环保家电,并强调室内通风与污染物控制,如定期清洁空调滤网、减少化学品使用。
3.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。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,建设绿地与健康步道;鼓励设立健康驿站,配备健康监测和急救设备。同时加强噪声管控,普及无障碍设施,并通过“敲门行动”为独居老人提供安全巡查。
4.健康场所推进行动。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责任,配置急救装置和无障碍设施。工作场所需符合工效学要求,企业加强“三废”管理,共同创建无烟环境。
5.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。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,重点管控新污染物,保障饮用水“从源头到龙头”安全。在农村推进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经验,强化厕所改造、垃圾污水处理和饮用水保障。
6.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行动。构建环境健康风险预警体系,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疾病防控能力。加强极端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,如洪涝灾害后的饮用水安全快速保障。
三、全民参与,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
您能做的十件小事:
1.每周少开一天车,优先选择步行、骑行或公共交通。
2.家庭用水重复利用,洗菜水浇花,洗衣水拖地。
3.装修时选用环保材料,避免过度装修。
4.空调滤网定期清洁,减少室内空气污染。
5.分类投放垃圾,特别是妥善处理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。
6.公共场所自觉禁烟,维护无烟环境。
7.家中常备应急包(手电筒、急救药品、饮用水等)。
8.社区设立健康驿站后,定期参与健康监测。
9.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。
10.成为社区环保志愿者,参与环境卫生整治。
保护环境,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一起落实健康促进,共建美好健康家园!让“绿水青山”真正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“金山银山”[2]。
参考文献
[1] 《健康中国行动 —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(2025 - 2030 年)》.
[2]曹前发.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实践《建设美丽中国—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》第十章[J].中国林业产业,2023,(07):82-96.
(撰稿:南江县人民医院 熊华)